載櫛風沐雨,滁州與全國一道,高舉改革大旗,將改革進行到底,創造了令人矚目的發展奇跡。
“路太窄,水泥、渣石,只能用小推車一車一車往里運,可遭罪了。”想起往事,劉立剛的愛人眼圈濕了。
改革開放以來,滁州市始終把“改善民生、推動發展”作為住房保障工作的第一要務,創新機制,狠抓落實,讓很多像劉立剛這樣的普通家庭改善了住房條件。
僅2008年以來,滁州市就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18.3萬套、1350萬平方米,總投資400億元。其中,棚改安置房13.2萬套、1100萬平方米,公租房5.1萬套、252萬平方米。同時,還拆遷了約300個地塊、950萬平方米。
“雖說是保障房,但品質更有保障。”滁州市國土資源和房產管理局局長范恒軍介紹說:“滁州的保障房全部實行集中配建,實現了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統一管理,既保證了建設品質,又實現了社會和環境的和諧統一。”
未來,滁州市將建立多層次住房供應體系:完善廉租住房、公共租賃房住房并軌運行機制,有序將農村轉移人口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加快推進棚戶區改造,將舊城中棚戶區、城中村和建制鎮納入棚戶區改造范圍,到2020年城鎮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蓋率將達到25%。
讓城市更美更宜居
“我的家鄉原來這么美,一點兒都不比杭州西湖差。”
今年六一兒童節,回家探親的吳女士看到滁州花博園的美景后,在微信朋友圈驕傲地發出感嘆。
吳女士告訴記者,她娘家就住在花博園旁邊,這里幾年前是一條臭水溝和幾個小土丘。她剛剛帶著女兒回到滁州,沒想到家門口竟然變成了一個大花園。
占地1738畝的滁州花博園內,花團錦簇,櫻花、丁香、杜鵑等競相綻放,僅玫瑰就有35個品種;造型類苗木有塔形廣玉蘭、動物型小葉女貞、鵝蛋型桂花、云片型楊梅等40余種,水生植物有黃菖蒲、鳶尾、千屈菜、花葉蘆竹等15個品種……數以萬計的植被花草,構成了“林中林、景中景、園中園、情中情”的獨特景觀風貌。
“綠地集中老城區,美景只看瑯琊山”。曾經的滁州,公園綠地建設滯后,公園嚴重缺乏,道路綠化進程緩慢,綠量與景觀水平不高,城市基礎設施十分薄弱。
近年來,滁州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哈爾濱家裝公司,在擴大城市綠化面積、實施百萬畝森林增長工程、推進“三線三邊”環境整治、發展綠色低碳產業等方面下足了功夫。
隨著滁州花博園、菊花博覽園、植物園、明湖等各具特色的生態項目相繼建成,如今的滁州已然呈現出宜居宜旅宜業的山水畫卷。
據滁州市城管執法局黨組書記、局長柳學剛介紹,2017年,結合“美麗新滁州”建設等活動,滁州市大力實施城鎮園林綠化提升行動,當年實施和完成綠化項目80個、綠化面積320萬平方米,并完成了城南濕地公園、瑯琊區市民公園景觀提升等4個園林綠化精品示范工程建設和25.6公里長的城市綠道建設。
截至目前,滁州主城區累計實施“綠色滁州行動”綠化項目480個,新增城市綠地面積1400萬平方米。
“城市山水最羨滁,山宜樵木水宜魚”。今天的滁州,更美更綠更宜居。
讓發展更有溫度
用水普及率、燃氣普及率、建成區排水管道密度均居全省第1位;人均城市道路面積居全省第2位;市政基礎設施固定資產投資連續5年位列全省第二……
曾經基礎設施異常落后的“小”滁州,經過改革的洗禮,如今已躋身安徽省城市發展的第一方陣,狹隘、破舊、擁擠的舊城區煥然一新,“大滁城”格局正在形成。
滁州市城鄉規劃建設委員會主任朱林向記者介紹說,近年來,滁州把改善民生作為“大滁城”建設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充分發揮地處全省開放前沿的區位優勢,加快推進全域開放,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長三角城市群建設,努力構筑“雙圈互動、左右逢源”的區域發展新格局,爭當全省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的排頭兵,努力讓發展更有溫度、幸福更有質感。
目前,滁州以“一園三城”為主體的國家級產城融合示范區成功獲批建設,全面推進與南京江北新區的協同發展,持續深化與合肥都市圈城市合作共建。省級以上開發園區已發展到14個,建成區面積175平方公里,入駐工業企業3365個。
改革的基因已經融入到滁州的每一條血脈: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兩項改革全國領先;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五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投資項目“多評合一”5項改革全省領先。滁州堅持抓小崗促全市、抓農村帶全局,既統籌推進又突出重點,推深做實,累計承擔了59項國家和省改革試點任務……
改革是滁州的基因和底色,滁州人一定會繼續弘揚“大包干”精神,“當好改革探路先鋒。”滁州市委書記張祥安堅決地說。
(來源: 中國建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