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綠色化發展已經是一種共識,即使業內尚在堅持傳統制造方式的人們,內心也清晰知道綠色化潮流最終是不可抗拒的。而業內的研究者思考的早已不是潮流問題,而是怎樣將綠色化更早、更好地實現。為推動混凝土行業向綠色環保、智能制造產業轉型升級,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于近期組織業內專家學者及行業企業負責人先后聚首南京和成都,對綠色化與智能制造的關系發表了很多好的意見。專家們表示,混凝土綠色化可從多方面著手,但最終離不開智慧化的實現,從而為綠色化的突破找到路徑,也將智能制造的意義層次大大提高。專家們強調,當前要針對預拌混凝土行業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已陷入發展瓶頸和困境的現實,以科技創新為核心推動力,以綠色、環保、智能制造為路徑突破,通過商業模式創新,采用政策指導、環保監督、市場監管、標準規范、行業自律等有效手段,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落后產能的退出,優化產業結構,實現行業提質升級,達成共識,一致行動,引領行業發展。
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
我國已成為世界建材生產和消費大國,多年來主要建材產品水泥、平板玻璃、建筑衛生陶瓷、墻體材料生產量和消費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但建材產品產能嚴重過剩,資源、能源、環保與可持續發展約束不斷加劇,高端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嚴重短缺等。智能制造是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也代表著先進制造業的發展方向。2015年5月19日,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推進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span>
中國建筑材料工業規劃研究院副院長江源表示,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是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也是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必然結果,已成為各國占領制造技術制高點的重點領域,對于我國優化產業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將產生重要作用,成為我國制造業由大到強的巨大引擎。
江源針對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對我國建材工業的影響強調,首先,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提升了生產制造水平。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大中型水泥企業生產線幾乎全部采用了DCS(集散控制系統)作為控制、監視與管理的重要手段,將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先進的控制技術相結合,實現了對窯、磨等生產現場情況的監視和控制。目前,國內浮法玻璃企業通過自動控制技術、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實現了原料配料控制系統、三大熱工(熔窯、錫槽、退火窯)的分布式控制,提高了窯爐的熔化效率、玻璃質量,延長了窯齡、降低了能耗。其次,智能化推動了企業管理變革。近幾年來,以中國建材等為代表的建材企業加大了信息化投入,以現代管理知識和信息技術為依托,實現精細化管理、實時監控與決策,有效降低了產品成本和原材燃料消耗,大幅度提高經濟效益。同時,智能化提升了產業集中度。近10年來,建材工業生產增長速度最快、產業結構發生深刻變化,已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集團企業,水泥、平板玻璃、玻璃纖維等主要產業中先進生產工藝比重達到90%左右,產業集中度大幅度提升。此外,智能化技術促進了建材綠色制造。目前,已有部分建材企業應用了能源管理系統,建立了能源管理中心,通過利用自動控制、計算機網絡和數字化計量技術,加強對水、電、煤、氣等主要能源的實時監測、精確控制和集約利用。
因此,江源認為,“十三五”期間,根據我國建材工業發展的實際需要,按照抓住高端、創新驅動、突出重點、服務發展的原則,結合國內外相關行業智能制造技術的發展趨勢和未來前沿制高點,發展建材工業智能制造基礎理論,攻克一批前沿核心技術和共性關鍵技術,并進行示范應用和產業化,對提升我國建材工業自主研發技術水平,促進建材工業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具有重要的意義。
預拌混凝土的發展需要智能化
專家們認為,近年來,在市場需求拉動和政府政策的指導下,預拌混凝土行業發展非常迅猛,形成從材料設計、原材料制備、混凝土生產、物流運輸到工程施工服務的產業鏈。然而,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前期快速擴張的產能和目前市場需求逐步下降造成預拌混凝土行業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同時,由于進入門檻低、產業集中度低,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落后產能并存,市場惡性競爭泛濫、應收賬款居高不下等問題以及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弱、技術與產品附加值低等,使預拌混凝土行業已陷入發展瓶頸。
中國建筑材料工業規劃研究院副院長孔安認為,存在的問題還包括:行業競爭力低;市場秩序失范;行業管理缺位;市場信息渠道松散,亟待高效整合;技術裝備水平不高,研發投入不足;集團化程度不夠,創新能力弱。
因此,孔安表示,既有供需矛盾長期存在,還要應對供需新矛盾。而產業鏈前后端的協同發展難題亟待破解,產業鏈前后缺乏相互協同支撐,相關需求與知識技能的溝通嚴重不夠。促進上下游行業協同發展,已成為行業發展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同時,還要積極應對要素成本的快速上升。國家環保和生態治理力度的加大,水泥錯峰生產等措施的落實、原料端的砂石骨料、水泥成本大幅度提升,但難以傳遞至下游。造成行業成本上升、經濟效益下滑。
此外,技術創新步伐仍需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后,亟待全面提升。長期以來,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發展的重點主要在產品生產環節,生產性服務業成為行業發展的薄弱環節,科研開發、技術咨詢、檢驗檢測認證、節能環保服務、電子商務等高端服務業發展緩慢且不規范,已遠遠落后于信息化時代的發展。
孔安表示,在相關部門制定的“十三五”發展規劃和目標中,深化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加強行業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設,進一步降低企業管理成本、人力成本,保持穩定的市場競爭力等內容已經被明確,智能化在破解混凝土綠色發展難題中將發揮重要作用。
建綠色工廠實現智能制造
專家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從預拌混凝土行業發展的層面看,智能化生產已勢在必行,創新發展已成為預拌混凝土行業突破的重點方向,研究開發智能混凝土工廠的工藝與裝備,采用智能的生產技術培育預拌混凝土生產的新模式,是預拌混凝土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以數字化、集成化、網絡化為特征的智能化系統,將生產管理軟件、質量管理軟件、能源管理軟件、設備管理與智能巡檢管理軟件、系統維護軟件、模糊邏輯和云計算等統一應用于預拌混凝土生產全過程,利用互(物)聯網和智能方法提高生產過程的可控性,減少人工干預,構建高效、節能、綠色、環保、安全的混凝土預拌工廠,從而確立預拌混凝土先進制造業的產業屬性,這就是預拌混凝土工廠智能化發展的總體目標。
孔安提出的綠色工廠建設包括:廠址選擇和總圖布置滿足經濟合理性要求,生產設備設施技術、設備選型滿足綠色生產需要,原材料、生產廢水和廢漿、廢棄混凝土、噪聲、粉塵、運輸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職業衛生設施和措施合理,對廢漿、廢水、粉塵、噪聲監測手段合理有效。同時,孔安也強調要提升預拌混凝土工廠智能制造能力。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預拌混凝土分會秘書長師海霞全面介紹了“預拌混凝土智能化工廠模式”,她從智能制造特征、當前預拌混凝土企業智能制造技術應用發展情況、預拌混凝土智能化工廠展望三個方面,闡述了預拌混凝土企業如何基于互(物)聯網和信息化技術實現智能化管理模式,最終打造綠色、安全、智能化的工廠。
專家們也指出,實現混凝土綠色生產,除了全員樹立環保觀念、加強組織管理外,還需要改進設備和工藝,優化生產流程,大量應用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傳感器、控制器,強化生產全程監控和環境監測,解決好環境剛性與生產均衡性的相容與平衡。
顯然,信息化技術的廣泛應用可有效提升企業綠色生產水平,可以認為,綠色生產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目標之一,而智能制造也是實現綠色生產的必要手段與途徑。
在混凝土攪拌站綠色化、環保化過程中,如何將綠色環保與智能化緊密結合,依然是一些地方面臨的新課題。當務之急,一方面是所有的混凝土設備生產廠家要加快智能化改造升級步伐,加強研究,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另一方面,混凝土生產企業要努力實現智能化發展。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執行會長徐永模則認為,信息化與智能化對于預拌混凝土行業意義重大,是高端升級的必由之路,也是降低生產成本的有效途徑和質量控制的有效方法,更可以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運輸過程中工作性變化的自動監控與智能化調節。
實際上,專家們在混凝土綠色化與智能化的探討上更為深入和具體,這是行業轉型發展必須的理論準備。在這不間斷的探討中,我們感受到混凝土行業綠色轉型的迫切性,也看到了其良好的綠色發展前景。因為,無論是綠色工廠還是智能制造,都與時代要求相通,與社會發展的要求一致。
(來源:中國建設報)